財團法人林國治藝術教育基金會與美術館
藝苗美術教室
1978年林國治在嘉義市成立藝苗美術教室,初期以教授師專生為主,之後也有高中高職生、社會人士、備考大學美術科系的學生加入。林國治將所學傾囊相授,除了藝術理論與繪畫技巧,引領學生從生活中觀察、發現美感、再到省思與實踐,並結合音樂、文學、歷史與人生哲理各方面的陶冶,成為教學的核心。
藝苗美術教室對於林國治來說,是培育藝術幼苗之所、無私傳承知識與精神之地,同時也是一個得以自由發揮的創作空間。在藝苗美術教室、或是之後的個人工作室「友愛路畫室」與「中興路畫室」,林國治將長久以來的積累宣洩而出,迎向生涯創作的最高峰。
1978年藝苗美術教室成立之初,林國治與學生合影。藝苗美術教室先後搬過幾次位置,師生稱之為地磅畫室、和室畫室與啾啾畫室,照片中為地磅畫室。
1984年林國治於啾啾畫室作畫。
舉辦個人畫展
1979年9月林國治於嘉義市康德藝廊舉辦第一次油畫個展,之後於台北、臺中、新竹及嘉義分別舉行多次個展。在此時期,林國治也積極參與中華民國油畫學會、南美會、臺陽美術協會以及嘉義縣市美術協會等。
2000年3月嘉義市政府邀請舉辦「林國治作畫五十年回顧展」是林國治的第七次個展,展出作品約150件,並出版《林國治作畫50年回顧展》畫集。畫集中林國治撰文〈提出作畫的理念〉。
2000年林國治作畫50年回顧展。
1985年林國治第五次個展於台北千巨藝廊,恩師吳承硯與單淑子夫婦蒞臨參觀指導。
山林與鄉野
197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,是林國治藝術創作最豐富與成熟的時期,他以寫生的方式,將家鄉的景觀與人事物刻畫下來。阿里山與嘉南平原景色是此時主要的創作題材,鄉野間常見的芒果樹、甘蔗田、美人蕉,以及牛稠溪、八掌溪畔的景色,躍然在畫布之上;而阿里山與大小塔山,更是跨越數個四季、堅持不懈上山寫生完成的系列作品。
1984年林國治以〈阿里山晨景〉獲得全省公教展油畫專業組第二名。隔年再度在全省公教展得到肯定,以〈塔山晨曦〉獲得油畫專業組第三名。再隔一年,更是以〈阿里山晨景〉獲得全省公教展油畫專業組第一名,連續三年前三名,林國治因此被推薦為永久免審查出品資格。
而連續的獲獎與認可,讓林國治的阿里山系列作品以及他對家鄉山林深切的情感,逐漸被看見,也奠定了之後成為「阿里山畫家」的基礎。
1993年林國治在嘉義北社尾牛稠溪寫生。
1982年林國治在阿里山寫生。
生活中的故事
除了山林與田野之外,水果、魚干、空瓶、枯花等常見之物,或是孩童、朋友、午睡的婦女等周遭之人,皆為林國治所描繪的對象。林國治曾自述「畫風景才會很複雜描寫,寫靜物內容都非常精省,但是都觀察入微,冷靜描繪他們,一次又一次,一層又一層,從不放過各種主題的各自精神而后止」。
這些生活中的故事,或許普通又不起眼,但林國治都以真誠的情感與這些事物對話,挖掘其中的真實與美感,重新賦予生命在畫布上。
林國治的生活隨筆作品,時常運用油性粉蠟筆、水彩、簽字筆、原子筆等多種媒材。
海外旅遊
1984年林國治首次出國至東京,參觀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,欣賞印象派的作品,從中得到許多啟發。1985年與妻同遊日本北海道,留下鄂霍次克海的夕陽美景作品。1998年前往日本橫濱三女兒家,於橫濱港邊創作多幅港灣的作品與輪船素描寫生。
1993年林國治獨自探視位於美國波士頓就讀哈佛大學的小女兒,並在隔年攜妻參加畢業典禮。2007年,林國治於美國波士頓、維吉尼亞州、賓州及紐澤西州留下多幅油畫、蠟筆的作品,記錄了與女兒相處的點點滴滴。
1993年林國治美國行照片。
1993年林國治於美國緬因州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