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團法人林國治藝術教育基金會與美術館

迴響。回想

 

林國治美術館館長 林虹昱

2024.10.06

林國治向來有「阿里山畫家」之稱,然而在他的朋友們之中,也有一位畫家在山岳的表現上同樣是氣勢磅礡,令人印象深刻。他是黃守正老師,和林國治有著如同鄉人的創作情感和能量,是林國治美術館年度系列特展「林國治與他的朋友們」,首位邀請的畫家。

黃守正1950年出生,距離林國治1933年出生時隔了17年。林國治曾經對黃守正說,在他4歲時就曾經到過他家,那時也沒想到在月眉村的那個家裡面,以後會出一個金牌畫家!或許林國治和黃守正,在1954那個年代裡就已經註定以後在繪畫上將會有所連結,互相切磋、相知相惜。

黃守正29歲登大霸尖山,驚艷於壯麗山景,下山後畫出〈大霸尖山之冬〉。30歲左右隨蘭潭國中陳喜彥老師登玉山,之後陸續出品玉山系列作品。而同樣在而立之年前後,26歲的林國治創作〈阿里山風景〉;1960年代連續參加中央山脈遠程登峰隊、雪山翠池探險隊⋯⋯等,並征服八座大山,完成當時多項壯舉;45歲成立藝苗美術教室之後,更以阿里山(塔山)為主題,畫出精彩系列作品。

黃老師和林國治無論在年輕時期,或者是壯年之時,同樣熱愛登山,身影穿梭於大山之間,讚嘆台灣山脈之壯麗與雄偉之餘,透過他們的畫筆、線條、顏色,將心中的感動表現於畫布上。這原是屬於他們個別的藝術世界,但如若放在同一個空間裡,就彷彿有幾座高山環繞其中,風、雲、雪、光之交會,如同吶喊迴響於山脈之間,澎湃有力。

黃守正老師個性木訥,低調不擅言詞。但研究老師藝術求學之路,發現黃老師求知若渴,認真學習,也曾有過十年 「熱、痴、狂」的作畫時期。黃老師在2017年於嘉義協志工商的第一次個展中,曾有過這樣的描述來形容那段時間:「曾經和幾位學弟於高雄小坪頂附近的芒果樹林中寫生,畫到最後自己居然不自覺的唱起歌來,這竟和老師平日所說的『畫圖若能畫到唱歌,那是最佳境界,也表示作品即將完成』不謀而合」。

而這段話更是與林國治阿里山畫作的手稿〈崖與草木〉中,有一珍貴的角落裡寫著「崖與草木 互換旋律 成輪唱式」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林國治在面對著塔山崖壁作畫之時,眼前的景物、光影,包括自己,互換著旋律,在唱歌呢!

此次邀請黃守正與林國治二人聯展,以「迴響」為主題,分為1樓「山岳的迴響」,2樓展覽空間「黃守正的70年代」及「澄境的獨白」,3樓「林國治的花與人物風情」。除了向他們表達在藝術成就和教育貢獻上的最高敬意之外,也藉此希望更多本土藝術家的作品能夠呈現在大家的眼前。

返回頂端